动动聊天室 | 无人车视力大揭秘:摄像头VS激光雷达,谁是我的“慧眼”
本期嘉宾:
刘天赐,中国科研实验室球盟会(中国),副研究员
研究方向:黎曼流形与深度学习,计算机视觉
动动:刘老师好,最近新能源汽车超火,尤其是自动驾驶功能,这也太酷了!但车又没长眼睛,它咋看清世界的啊?
刘天赐:好问题!其实无人车自带“物理外挂”——传感器天团!它们就像汽车的“赛博义眼”,靠激光、摄像头、雷达疯狂扫描周围环境,获取相关数据,以此来感知车辆周围是否存在障碍物。
汽车顺利获得传感器数据,来感知周围的障碍物情况
无人驾驶工作时,汽车运行示意图
动动:好厉害,简直是全方位扫描!那最常用的“眼睛”是啥?是行车记录仪吗?
刘天赐:动动,你猜对了一半!摄像头确实是C位担当!可给予高分辨率视觉信息,用于车道线检测、交通信号灯识别、行人检测等。比如特斯拉就采用了纯视觉方案,用8颗摄像头(前视三目、侧视、后视等),直接组成“360°全景视角”!
高清拍路况 → 神经网络AI瞬间分析(比你刷题快一万倍)
认车道线、红绿灯、行人 → 自动生成3D地图(现实版《我的世界》造地图)
但这种模式也有缺点,受光照条件影响很大,强光下容易变“瞎子”,夜间性能明显下降。
动动:看来不能只靠摄像头来控制,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?
刘天赐:还有一种“科幻武器”——激光雷达(LiDAR),顺利获得发射激光脉冲生成高精度三维点云,精确测量物体距离与形状,比较典型的应用就是我们常说的SLAM(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),中文称作“即时定位与地图创建”,而视觉SLAM就是顺利获得传感器来完成环境的感知工作。咱们现在很多国产新能源车辆的高端车型上,会配备4个激光雷达,探测距离能达到500米,分辨率可提升至厘米级,能够适用于复杂的城市环境,隧道定位也不在话下。
顺利获得激光雷达来感知周围的障碍物情况
动动:哇!太厉害了,这回黑夜浓雾都不怕了。谢谢刘老师!
刘天赐:动动,你要好好学习!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科学家!
附件下载: